close

太原市長:這是一份令人慚愧的成績單

曾建中 何雲歡 趙娜

2014年的年終獎還沒拿到手,按慣例應在當年年底發放。項華知道應該是沒有瞭,2013年他就沒拿到。

項華是太原市某煤炭國企的一名基層幹部。2008年入職時正值山西煤炭“黃金十年”,他的工資和年終獎也不斷增加,直到2011年達到頂峰,月均七八千元。此後,待遇一路下滑,現在月均隻有三四千元。

2009年,山西進行煤炭資源整合,很多小煤礦被大煤礦“兼並”。項華所在的煤企整合瞭160多座煤礦,規劃產能超億噸,迅速躋身山西煤炭生產大型企業行列。當時的整合資金除瞭自有資金,大部分是通過銀行貸款、發行中期票據、企業債券等方式獲得的。當時銀行也很樂意貸款。

整合完成時,已到瞭2012年,“黃金”年代已去,項華將其稱為“寒冬”的開始。其實早在2011年,他就有預感,煤價漲得太快。廢塑膠加工|廢塑膠處理工廠

現在,項華所在煤企將當初整合的煤礦大部分劃為歸屬地的企業。待遇的縮水,讓項華有瞭轉行的打算。

這是太原市2014年經濟的一個側面。在2014年前三季度,太原的GDP增速為3.1%。這一增速在山西省內各地市中僅高於呂梁,位列倒數第二,在27個省會城市中為末位。

截至發稿,太原市2014年的GDP增速尚未正式對外公佈。經濟觀察報記者從太原市官方瞭解到,這一增速預計為3.3%,相距預定的9%相差5.7%。

在此前召開的太原市工作會議上,市長耿彥波說:“這是一份令人慚愧的成績單,省會城市不能也不應該有這樣的成績單。”

支柱“淪陷”

按照胡春耕2013年底的預期,太原市2014年GDP增速應該在6%左右,而當時省裡下的指標是10.5%。後來,他的預期不斷下調。2014年上半年時,他認為還能“保五爭六”,但到10月份就不敢預期那麼高瞭,“按我的說法,去年增速突破瞭下線,保住瞭底線。下線是6%,底線是沒有負增長。”胡春耕說。

胡春耕是太原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運行處處長。他坦承,工業產值全年0.4%的增速拖瞭太原市GDP的“後腿”。

工業依舊是太原GDP的“命門”。胡春耕說,太原的工業結構轉型已做得不錯,比如非煤產業已占85%,山西全省平均水平為45%。此外裝備制造業占比達到41.6%,與能源、原材料占比之和相當。

但工業結構跨越不夠,“拿工業增加值速度來說,原來是廢塑膠熱熔處理|廢塑膠熱熔押出高速增長,能達到20%的增速,但這次隻有0.4%。”胡春耕說。

更為具體的表現是太原市支柱性產業在2014年基本過剩,而這是其GDP低增速的主要原因。胡春耕說,太原的支柱性產業包括裝備制造業、鋼鐵冶金、煤炭和食品工業。“裝備制造業內的部分小行業已經產能過剩瞭,冶金和煤炭絕對是產能過剩行業。”胡春耕說。

經濟觀察報記者從相關部門瞭解到,在2014年,太原市工業總產值2362.1億元中,機電工業、冶金工業、煤炭、焦炭和食品工業分列前五位,占近86%,而除瞭機電工業總產值增速為7.3%之外,其他工業總產值都為負增長。煤炭和焦炭工業總產值負增長超20%。

胡春耕透露,太原有400餘戶規模以上企業,隻有4戶年產值超過百億,總和占太原全市工業的65%,“大企業的集中度太高瞭,這四個企業增長慢,太原增長就慢,成也是它,敗也是它。這是太原的獨特一面。”

這四戶企業分別是太原鋼鐵(集團)有限公司(簡稱“太鋼”)、富士康精密電子(太原)有限公司(簡稱“富士康太原”)、西山煤電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、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。“全年下來隻有富士康是正增長,其他都是負增長。”胡春耕說。數據顯示,三傢企業的負增長比例在7.7%至14.3%之間。

在胡春耕看來,富士康太原產值的增長使得太原的GDP增速沒有跌得更厲害,“有功勞。”

太原2014年第一季度GDP增速為0.1%,低而不破零,直接“貢獻者”就是富士康太原。胡春耕透露,該年年初富士康太原調整生產線,將往年的i-Phone4生產線淘汰,隻剩下iPhone4s,總產值下降,縱然如此,依然使太原在該季度工業產值增速為-18.5%的情況下保持瞭正增長。

山西省某省直機關官員李廢棄物處理|廢棄物濾網處理銘也佐證瞭這一信息。他說,2008年進入太原的富士康在2012年至2013年帶給太原乃至山西省工業產值爆發式增長。

去年6月,富士康太原正式投產iPhone5s,產值上升。前三季度,太原的GDP增速由前二季度的2.0%升至3.1%。

太原市一不願具名的官員感嘆說:“類似富士康這樣的企業還是太少瞭,太原如果有十幾二十傢,受到的波動會小一些。”

投資不足

“太原是逐步讓出老大的位置。”劉道友說。他曾擔任山西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,現任山西省實業傢聯合會副會長,長期關註山西和太原的經濟發展。

經濟觀察報記者根據相關資料發現,從2008年到2013年,太原市GDP年均增長8.4%,縱向比成績很大,但橫向比差距不小。而太原市經濟總量占山西全省的比重由2008年的20.9%下降到2013年的19.1%,首位度持續下降。

太原市發改委提供的資料顯示,從2008年到2013年,太原市GDP年均增長8.4%,縱向比成績很大,但橫向比差距不小。與全國省會城市相比,太原市GDP在27個省會城市中由第18位下降到第20位。

在劉道友看來,太原的“軟肋”在於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,又沒有著力去培育新的支柱性產業,其原因之一是對煤炭重化工依賴性大。

對此,太原市經信委節能處處長李俊峰表示有苦衷:“由於資源稟賦因素,我市目前仍然是全國極少數資源型省會城市之一,工業生產主要是產出基礎性能源產品,其中煤炭、焦炭、電力等主要能源產品,支援著全國的經濟建設。”

太原市經信委投資處處長周飛表示,太原有個理念,“今天的投資,明天的產出。”一個原因即在於被一直定位為“能源重化工基地”的太原,是投資拉動型的城市,因為能源原材料都需要投資來拉動。

周飛說,自2008年以後,太原的工業投資一直在“爬坡”,投資額從當年的235億元增至500多億元。但這個數字在胡春耕看來,隻是中部省會城市的“零頭”,武漢、合肥的投資額已超過2000多億元。

太原的投資存在制約因素。胡春耕說,在中部六個省會中,太原區域面積最小,而且多為山地丘陵地帶,因此可用面積更少,發展面臨土地瓶頸,城市框架無法拉大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太原一度想把晉中市榆次區納入行政區劃,實現同城化,“叫瞭多少年,但還沒效果。”

上述不願具名的太原市官員透露,太原市現有省級以上的五個開發區,最大的園區9.6平方公裡,最小的不到3平方公裡,“達不到容納新興產業集聚發展,承接搬遷企業的要求。”此外,全部園區的規模工業增加值隻占全市的33%左右,不能滿足結構調整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方面的要求。

在分析去年前三季度太原增速落後時,胡春耕認為,這和太原的投資境況有關。投資項目一般在兩三年後出經濟效應,但在2014年,太原的多個大項目尚處於剛投產或試投產階段。

以大同等城市作比,可以佐證這點。胡春耕說,煤炭產業占瞭大同全部產業的80%,這其中的80%又屬於同煤集團,而去年大同的增速在山西省各地市中排名第一,原因就在於同煤集團在2013年引進瞭一些項目,“一個企業就拉動一個城市增長。”“2007年全國48個中心城市,太原GDP增速排名第一,那是因為太鋼不銹鋼項目投產,效應出來瞭。”胡春耕補充說。

劉道友也舉瞭一個例子,“像忻州投資一個電廠,幾十個億上百億,一發電,產值就上去瞭。”忻州去年前三季度的增速排名山西省第六。

而在胡春耕看來,太原的非煤產業占比少,但受煤炭寒冬的影響並不小。“有產業鏈的因素,煤占得少,但煤炭產業下遊有焦化、鋼鐵項目。”他說。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iuga92124 的頭像
    aiuga92124

    珮欣的購物車

    aiuga92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